第211章 米勒的恋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baluzw.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送走弗里德里希这个浮躁的德国皇储后,郑清璿的房间内再一次陷入了无休止的沉默中。倒不是郑清璿不想说话,而是安静的环境更适合办公,所以在他的房间里也并没有像其他官员的房间中有留声机来播放音乐。
不过郑府内倒是有,朱简棠还挺喜欢听钢琴曲的。为此在去年的时候她还央求着郑清璿高价从奥匈帝国买了一台钢琴回来,即便小公主不会弹。
郑清璿坐回书桌前,面前堆着半人高的文件。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映出一室浮尘。他没有立刻去拿笔,只是静静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笃、笃”声。伸出手,拿起最上面一份文件。那是关于海军部提交的下一年度军费预算报告。报告里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他忍不住低咒了一声。造舰、训练、补给,每一项都是吞金巨兽如果不是在前些年自己把美国的黄金全都骗了过来,光靠大明自己的钱,国家怕是早就破产了。
“少爷,内阁和议会的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
1914年1月26日
似乎因为今天是春节,永宁逃到陕北后唯一的一个好消息传来:明帝国愿意在国际社会上支持他们并向他们出售武器和派遣志愿军。
这个消息一从应天府放出,英法两边就像炸了锅一样通通表达反对,他们严厉指责明帝国不应该干涉他国内政。沙俄对此的反应甚至要高于英法,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叫嚣着开战。只不过这样的声音随着德国人的下场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对明帝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外部而是内部,民众一致怀疑国家这么做是不是忘记了历史的教训,虽然报纸上没有明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把永宁政府看做了第二个努尔哈赤,将大明当做了第二个万历。
郑清璿整理了一下衣袍,缓缓起身。文件暂时被搁置一旁,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冰冷的纸张,远没有接下来要面对的活生生的反对者来得令人头疼。这段时间要不是有卫兵在议会大楼门口拦着,怕不是马上就会有人闯进来质问郑清璿了。
当然事情不止这些,德国的北海舰队已于昨天晚上八点时到达了上海驻扎等待着联合军演。
一件又一件事情强加在了这个24岁未满25岁的男人身上。
郑清璿走出了议会大楼的门,迎面而来的是此起彼伏民众的质问声。虽然周围有卫兵拦着,可还是有些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很难想象这些人大过年的不回家陪老婆而是在这儿怒斥郑清璿。
郑清璿面无表情地穿过人群,耳边不断传来"昏君卖国贼"的叫骂声。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是被煽动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担忧毫无道理。永宁的确与努尔哈赤有几分相似,但历史从不会简单地重演。
单说装备吧!其步枪口径于清军常用的俄式凸缘步枪弹不同,明军使用的是步枪弹,这代表着这批出口装备的弹药永宁需要完全依靠大明。
"少爷,"车厢内坐在对面的慕容柔嘉小心翼翼地开口,"民间的舆论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今天最后一天加班后慕容柔嘉就要放一个星期的年假了。
郑清璿摇了摇头表示不需要。
民众怎么想不重要,但他们既然觉得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就代表着他们是爱国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在郑清璿的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1914年1月28日在锦衣卫的护送下,永宁的妹妹永玉被护送过了长江,虽然这中间可能是发生了一点点小插曲,列如为了救这个敌国的小公主在清河部署的锦衣卫据点被连根拔起,导致现在清国开始盘查其国内是否还有锦衣卫的据点。
永玉的事情虽然暴露了一些锦衣卫的据点,但这反而给了郑清璿一个绝佳的机会。清国现在疑神疑鬼,必定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搜查可能存在的锦衣卫据点,这正中他下怀。
而与此同时,清国叛军已经立永安为皇帝继承大统,而弘谦被众大臣立为了摄政王,新政府宣布废除永宁时期颁布的一切政令,“满汉平等”被废除,那些满贵族和旧官僚又可以以民族的名义去收取在永宁时期拔地而起的汉人工厂了。而那些个省级政府呢?他们在第一时间旧宣布了忠于新政府而非永宁政府。
因此永宁一边便只剩下了手里“革命军”的三秦与部分西北地区还在苦苦支撑,为了能一举消灭永宁政权,新政府在第一时间便聚集军队意图进攻绥德洲,但这样的行为很快便被沙俄叫停了。
沙俄的态度让新政府颇为意外。他们原本以为沙俄会支持他们剿灭永宁政权,但事实恰恰相反。沙俄驻华公使向新政府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要求立即停止对绥德洲的军事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明帝国连同德国一起向沙俄递交了措辞严厉的外交书信表示:如果沙俄一再而再的支持新政府对永宁政权的军事行动,那么明帝国
第211章 米勒的恋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