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北伐初定(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baluzw.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戚云川冷哼一声,粗壮的手指敲了敲桌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仿佛是在为自己的话语打着鼓点:“泥沼?江北的泥沼是能陷住马腿,可你以为北虏的骑兵都是死人不成?他们会找干路,会迂回!就算骑兵一时受阻,他们的步兵呢?他们的炮呢?你那‘轻机枪,听着就他娘的火力不足!几颗子弹打出去,跟挠痒痒似的,能挡住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
“伞兵。”
郑清璿话不带一丝感情,似乎只是在说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
“伞兵?”戚云川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荒谬的笑话,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他怒目圆睁,指着郑清璿的鼻子,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郑清璿脸上:“伞兵?郑大人,你他娘的是不是看戏文看傻了?还伞兵?莫不是要让老子的兵一人发一把油纸伞,从天上跳下去给北虏唱戏不成?!你当打仗是小孩子过家家吗?!”
郑清璿微微向后仰了仰头,避开了戚云川喷过来的怒气,脸色依旧平静,仿佛对方的咆哮不过是耳边吹过的一阵微风。“‘鱼鹰式俯冲轰炸机,我想戚总司令见过了不是吗?戚总司令觉得,如果放弃装载航空炸药而是转用多个航空发动机来扩大机舱装人呢?”
戚云川的怒火像是被泼了一瓢冷水,又像是被点燃了引线的炸药桶,先是微微一滞,随即更猛烈地爆发出来。他那双铜铃般的眼睛瞪得溜圆,盯着郑清璿,仿佛要在他脸上烧出两个洞来。
“《航空兵守则》中,如果飞机机体受损严重面临不得不在空中舍弃机体的情况,戚大人你还记得怎么处理吗?”
戚云川那张涨得通红的脸,肌肉抽搐了几下,显然是被郑清璿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给噎住了。他当然记得《航空兵守则》,那是他亲自督促航校编纂的,里面关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条例,他倒背如流。但此刻,他脑子里却像塞了一团乱麻。
“《航空兵守则》第三十七条,飞行员于空中遭遇不可抗拒之危险,无法保全战机时,当以保全自身为要,携带伞具,跳伞求生!”郑清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冰锥刺入戚云川的耳膜。“现在我们要求的是士兵装备伞具和弹药,从天上跳下去直插清军的心脏。戚大人您觉得重机枪,士兵搬得动吗?又或者说重机枪能够让他们带着跳下去吗?”
戚云川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胸膛剧烈起伏,脸上的红色却诡异地褪去了一些,转为一种铁青。他死死地盯着郑清璿,那眼神像是要把这个年轻人从里到外看个通透,又像是在努力消化这惊世骇俗的战法。半晌,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干涩:“所以,你的‘轻机枪,就是为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鬼卒准备的?”
他刻意加重了“鬼卒”二字,带着一丝残存的讥讽和不信。
“我们并不能打破清军在江北坚固的水泥堡垒,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在他们后方发起进攻的办法,就像是‘特洛伊木马一样,从他们的内部瓦解他们。但是我所说的伞兵阵亡率恐怕极高,所以参加伞兵的士兵不但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能够做到敌后作战坚持到大部队到来的军事素养。”郑清璿重新回到了火盆旁自己的位置处坐下,手中的火钳无意识的扒拉着火盆中的燃烧得血红的木炭,“戚大人,我们来假设一下北伐吧!您那里有军事地图吗?”
戚云川胸口那股子邪火依旧没能完全压下去,只是从熊熊燃烧的大火变成了一堆暗红的炭,随时可能复燃。他死死盯着郑清璿那张年轻却过分平静的脸,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地图?哼!老子倒要看看,你郑大人能在这破纸上玩出什么神仙花样来!”
郑清璿看戚云川着脸色就知道他没带军事地图过来,他站起身走向了后室取下了挂在墙上的远东地图,随后又推过来一张桌子将地图摊开在了桌面上。
郑清璿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那是清军的一个突出部,灯光下,那两个墨印的汉字显得格外刺眼。
“黄州府,清军江北防线距离我们的长江防线最近的城市。同时也是他们在江北的一个突出部。”郑清璿的声音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距离武昌府的直线距离只有57公里。”
戚云川的粗重呼吸声在略显空旷的房间内回荡,他死死盯着地图上“黄州府”三个字,仿佛要将那薄薄的纸张烧出两个洞来。“五十多公里……郑大人,你这是要让弟兄们直接跳进阎王爷的裤裆里啊!”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就算你的‘天兵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到黄州府的脑门上,就凭你说的那些‘轻机枪,能顶得住清妖一个师的反扑?别忘了,那儿可是清军的重兵集结地!你这不是让他们去送死,是让他们去喂狗!”
“不...”郑清璿微微摇头,否决了戚云川的答案,“正是因为这里是清军的突出部,所以这里是清军江北重武器火力最密集的地方。我们即便让舰队沿着长江而上炮轰也根本拿他们在俄国人与法国人的帮助下修建的水泥防线没有一点办法。但是只要是重武器,那么就一定需要补给。”
说着郑清璿将手指指向了另一个地方:合肥府。这座早在在民众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城市,虽然民众知道也不过是看三国演义才得知的。
“合肥府,戚总司令。”郑清璿的声音平稳,手指在“合肥府”三个字上重重一点,“这里,是清军在江北补给黄州府的咽喉。他们从京师、从山东、从河南调拨过来的军械、粮秣,十有八九都要经过合肥转运。黄州府再坚固,炮再多,兵再勇,一旦断了粮草弹药,就是一座死城。他们那些笨重的大炮和机枪,没了子弹,跟烧火棍有什么区别?”
第186章 北伐初定(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