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四章 古代的身份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baluzw.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果说黄册是古代百姓的户口本,那照身帖,就是古人的身份证。

    发明照身帖的是个厉害的角色——商鞅。

    按照商鞅户籍改革,全国百姓都需要有照身帖以自证身份,就算是住个店,也得拿出照身帖来,商某人就吃了这个亏……

    但照身帖这个玩意自秦之后,似乎就不见了踪迹,转而出现了其他类型的身份证明,比如隋唐时期,就用“鱼符”作为身份证明,“鱼符”上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大官(三品以上)鱼符黄金材质,五品以上银质,六品以下铜制。

    到了小武时期,不喜欢鱼符,改成了“龟符”,但也就是变了个动物,一样是“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

    北宋时期就不使用鱼符,转而使用腰牌,到了明代,腰牌还是腰牌,只不过名字变了,叫牙牌,估计和象牙等材料制作有点关系吧……

    但问题是,不管什么符,什么牌,那都是官员的,最多到地主一级,挂在腰间吊儿郎当一下,和普通百姓是没有任何缘分的。

    换言之,在秦之后,天下百姓没有身份证,没有照身帖,办证上牌的,基本上都是官员一级的,当然,他们办理的时候估计是不需要挑日子摇号的。

    挖下原因也很简单,历朝历代都以农耕为主,百姓一辈子可能都走不出家乡三十里开外去,要什么身份证啊,尤其是明朝初期,农家就那点地盘,军户就只能绑在卫所里,走远点都不行,办身份证给谁看去,不是浪费嘛

    但世易时移,洪武初期的政策已经被朱允?筛?伊艘淮蟀耄?芬?∠?耍?桃捣⒄沽耍?淙谎巯掳傩找谰上肮哂诹粼诘胤剑?辉队危?飧龃缶置嬉膊豢赡茉谖蠢窗倌昴诜⑸??拘员浠?

    但商业活动与大教育活动的进行,必然会促使人口流动,加上基建建设、匠户打工,跨省征调民工,京师纺织、书店、煤炭等行业不断吸纳人口,人口流动的问题在一些商业城市中已经凸显出来。

    京师里已经出现了雇佣性质的牙行,不好说是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至少入城人口在不断增加,而商队动辄几万人南下的规模,足以让人惊心动魄,没一个合适的管理制度,他们跑到哪里去都不好调查,也不好管理,总这样是不行的。

    所以,给百姓发个身份证就显得很是重要,这也是管理人口流动,把握商业态势,避免不可控流民,做好治安的基础工作。

    解缙、茹?等人面面相觑。

    “执行吧。”

    朱允?芍?勒馐且桓龇咽狈蚜Φ幕睿???顺ぴ犊悸牵?参?送诔鲆?卦诿窦涞暮诨В?荒苷庋?觥

    解缙等人退下,过了几日之后,文书就已发出,快马奔向全国各地布政使司。

    考虑到照身帖的重要性与防伪性,照身帖的制作没再随便用一块木头来刻写,而是采取了洪武宝钞的材质,由宝钞提弃即将到手的利益。

&nb

第六百九十四章 古代的身份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